close


       

先前在東坡的眾詞中最喜歡的是淒婉愴然的『江城子』,直到上徐照華老師的『蘇辛詞』,才讀到這首以前在詞選課中沒機會讀到的『水龍吟』。

於徐老師深入淺出的引導之中,和透過非常細膩的剖析之下,才更能領會『水龍吟』之美與其特殊之處。

 

水龍吟.次韻章質夫楊花詞

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教墜。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無情有思。縈損柔腸,困憨嬌眼,欲開還閉。夢隨風萬里,尋郎去處,又還被,鶯呼起。

不恨此花飛盡,恨西園、落紅難綴。曉來雨過,遺蹤何在?一池萍碎。春色三分,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。細看來不是,楊花點點,是離人淚。

 

此詞寫於東坡46歲在黃州謫居之時,也正值著名的冤案「烏台詩案」發生之後兩年,經此生死大劫後東坡將對生命的感知化於詞中。用不即不離的詠物手法,既寫楊花飄零的生命特質;又寫青樓女子生無所依死無所繫的淒婉命運。

 

徐老師說她最喜歡這首,從起頭的「似花還似非花」把楊花的本身特性寫得淋漓盡致,雖被我們叫做「楊花」,但它的姿態與外形卻是和一般的花如此的不同。用於青樓女子身上不正也是如此。

 

而「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。」一方面寫楊花在風中飛舞的姿態;另一面則巧妙的將秋娘從少小離家,處於這濁濁人世間,每天過著送往迎來的日子,在這看似無情無覺的表像之外,卻似有情有感。

 

最精彩的是「曉來雨過,遺蹤何在?一池萍碎。」老師舉東坡自註:『楊花落水為浮萍,驗之信然。』因楊花與浮萍有相同的意象,『都有著無法自我救贖的悲劇命運』,如同身在勾欄院中身不由己的紅袖。「萍碎」則道盡飄泊無根的宿命悲劇。前有東波寫得傳神,後有老師解析出其中精髓,徐老師應是東坡的忘年知己才是。

 

末句「細看來不是,楊花點點,是離人淚。」浮沉於水面的楊花,點點幽幽地,就像是離人的眼淚。只是不知這淚是離人的還是自己的。

希望拙作能不辱老師之美名。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ne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